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全国内销和出口金饰品生产供金管理的通知

时间:2024-06-30 18:57:4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7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全国内销和出口金饰品生产供金管理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务院经贸办 等


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全国内销和出口金饰品生产供金管理的通知
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中国人民银行



根据国务院国阅[1992]13号文件的要求,现就加强全国内销和出口金饰品生产供金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1992年起,对全国内销金饰和部分外销金饰品的生产供金实行统一计划管理,由国家计委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供金总规模,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用于金饰品市场调剂部分(视同计划外)。年度供金计划由国家计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编制,并进行综合平衡后按部
门切块下达。计划编制过程征求国务院经贸办公室的意见。各部门必须严格按国家计划执行。如需调整国家计划,须报经计划主管部门同意。
二、考虑到金饰品行业目前的实际情况,暂定1992年国家计划供金范围为:
(1)1991年底前已经批准的定点金饰品生产企业。
(2)经贸部系统和商业部执行“以出顶进”(外供用金)计划的金饰生产企业。
三、轻工部内销金饰品用金计划,由轻工部根据国家计划下达的轻工系统内销金饰品供金总量编制,并由国家计委、轻工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达到企业。企业按计划和生产进度就近向银行付款和提货。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要严格执行国家计划,做到及时,均衡供应。其它系统金饰
品用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计划安排供应,负责落实。
四、外贸出口饰品用金由两个渠道解决。一是由人民银行根据国家计划安排的出口用金规模,向有金饰品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供应金银原料;二是从国际市场租赁黄金总量(含福建省珠宝首饰进出口公司租赁部分),由经贸部审核,人民银行批准,海关负责监管,内销比例不得超
过10%,人民银行按年度核销。租赁黄金仅限于以上两公司使用。在人民银行供金不能满足外贸出口需要的前提下,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可以向有经营权的各地方公司调拨出售一定的黄金原料,事前须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五、“以出顶进”用金计划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商业部、经贸部根据国家计划安排的供金量编制,计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公室协调、裁定。
六、中国人民银行用于调剂金饰品市场的用金(计划外用金)投向和供应数量,在征求国家计委和国务院经贸办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后确定,并向国家骨干企业倾斜。
七、轻工部系统及其他金饰品定点生产企业计划内用金,可以用人民币与银行直接结算,也可以用自有外汇(包括调剂外汇)与人民银行结算,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为50%。
八、生产企业不得将黄金转卖其他企业或委托其他企业加工。
九、各地人民银行分行不得在计划供金总规模之外自行供金。
十、国家计划供金的金饰品生产企业,要按季向当地人民银行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用金进度,由轻工部、经贸部、商业部和人民银行总行分别汇总,并送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公室备案。
十一、为控制金饰品生产厂点的总数和总规模,原则上,暂停审批新的生产厂点。对今年确需供金的非定点企业,由国务院经贸办和中国人民银行审定,使用计划外黄金。



1992年9月5日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铁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我国交通运输的骨干。铁路建设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加快铁路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拓宽铁路建设资金渠道,要积极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以下简称合资铁路)。实践表明
,合资铁路是对传统的铁路建设和管理体制的一大突破,是深化铁路改革的一条新路。
合资建设铁路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在兼顾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投资各方按投资比例共担风险、分享利益;国家对合资铁路实行特殊运价,并给予其他必要的优惠政策;合资铁路公司要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偿本息和
自我积累。目前已经合资建设的铁路也要按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的意见》逐步规范化。国家计委、铁道部要尽快商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合资铁路的发展。

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的意见
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是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我国铁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合资铁路,是指铁道部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投资单位共同投资建设、经营的铁路路网干线和重要支线。为进一步引导、鼓励和扶持合资铁
路的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铁路建设是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的共同事业。合资建设铁路要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合资建设的铁路要服从国家统一的路网布局,由铁道部统筹规划,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跨地区和地区性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支线,都可以由铁道
部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投资单位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
二、合资铁路可根据国家发展股份制企业的政策,组建规范性的股份公司,负责铁路建设和经营管理。投资各方本着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解决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有关问题。
三、合资铁路在兼顾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投资各方按投资比例共担风险、分享利益。合资铁路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偿本息和自我积累。合资铁路企业实行“以运为主,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以增强企业活力。
四、合资铁路投资,包括铁路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铺底流动资金和建设期间的利息支出等。投资各方可以利用资金(含自贷自还的贷款)、物资、设备、土地征用及补偿费和劳务等多种形式投入,合资建设铁路。
五、合资铁路产权由投资各方按投资比例所有,其资产和财务关系,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渠道。合资铁路的建设资金(含贷款)分别列入投资各方的基本建设计划,建设规模原则上由国家计委统一安排。要积极鼓励利用外资建设铁路。
六、合资铁路是全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道部要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加强统一归口管理,切实做好指导、协调、帮助和监督工作。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合资铁路的接轨、过轨、排空、接重、运量分配、设备维修等,由铁道部门商合资铁路公司制定计划,共
同落实。与合资铁路相关的通路,由铁道部门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建设。
七、合资铁路按照保本、还贷和微利的原则实行特殊运价,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具体办法,按有关规定办理。
八、合资铁路在建设和运营初期,可适当减免税、费,国家对合资铁路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确定。
九、合资铁路的土地征用、拆迁和安置工作,按国家《土地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定额承包方式,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
十、合资铁路建设和运营所需的统配物资,分别由投资各方纳入国家分配计划解决。铁路专用设备、器材,由铁道部门负责供应。
上述意见,由国家计委和铁道部商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1992年8月11日

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合同鉴证费和劳动争议仲裁费收支明细表》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合同鉴证费和劳动争议仲裁费收支明细表》的通知
劳动部


废止理由: 已被《劳动仲裁费和劳动合同鉴证费管理办法》(劳力字[1992]53号)代替


为了加强对劳动合同鉴证费和劳动争议仲裁费的管理,我们根据《劳动合同鉴证和劳动争议仲裁收费及使用范围暂行办法》(劳力字〔1989〕10号)的规定精神,编制了《劳动合同鉴证费和劳动争议仲裁费收支明细表》。现连同《填表说明》一起印发给你们,请每半年填写一次
,及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和我部劳动力管理和就业司。

填表说明
1.各地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对所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和劳动争议仲裁费要节约开支,专款专用,不准挪作他用(如不准用于劳动部门本身的奖金、福利等),同时,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
2.劳动合同鉴证,每份合同收费5元。劳动争议案件每件受理费标准:职工一方3人以下的,收20元,4至9人的,收30元,10人以上的,收50元。处理费按实际开支收取。
3.各地(市)、县(区)的劳动合同鉴证费上交省里的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省级劳动部门每半年按全省鉴证费总额的1%上交劳动部,计划单列市的劳动合同鉴证费按各省规定上交省里,但《收支明细表》应上报劳动部备案。(单位名称:劳动部办公厅财务处。帐号
891960—33,开户银行:北京工商银行和平里分理处。)
4.明细表中第25栏和30栏的“仲裁办案费”包括:旅差费、鉴定费、勘验费、证人误工补助、误餐补助以及其他费用等。
5.表内各栏关系:1=2+7;10=11+16;23=24+29+34;35=36+41=1+10-23;2=3+4+5+6;7=8+9;16=17+20;24=25+26+27+28;29=30+31+32+33。
劳动合同鉴证费和劳动争议仲裁费收支明细表
填报单位名称: 19 年 半年 单位:元
---------------------------------------
| 收 入
序 号 |---------------------------------
| 科 目 名 称 | 金 额 | 备 注
-----|----------------|-------|--------
1 |上年结存 | |
-----|----------------|-------|--------
2 |(一)鉴证费 | |
-----|----------------|-------|--------
3 |(1)企业单位 | |
-----|----------------|-------|--------
4 |(2)事业单位 | |
-----|----------------|-------|--------
5 |(3)国家机关 | |
-----|----------------|-------|--------
6 |(4)人民团体 | |
-----|----------------|-------|--------
7 |(二)仲裁费 | |
-----|----------------|-------|--------
8 |(1)受理费 | |
---------------------------------------

续表
---------------------------------------
| 收 入
序 号 |---------------------------------
| 科 目 名 称 | 金 额 | 备 注
-----|----------------|-------|--------
9 |(2)处理费 | |
-----|----------------|-------|--------
10 |当年收入合计 | |
-----|----------------|-------|--------
11 |(一)鉴证费收入 | |
-----|----------------|-------|--------
12 |(1)企业单位 | |
-----|----------------|-------|--------
13 |(2)事业单位 | |
-----|----------------|-------|--------
14 |(3)国家机关 | |
-----|----------------|-------|--------
15 |(4)人民团体 | |
-----|----------------|-------|--------
16 |(二)仲裁费收入 | |
-----|----------------|-------|--------
17 |(1)受理费 | |
-----|----------------|-------|--------
18 |企业(单位)行政 | |
-----|----------------|-------|--------
19 |职工 | |
-----|----------------|-------|--------
20 |(2)处理费 | |
-----|----------------|-------|--------
21 |企业(单位)行政 | |
-----|----------------|-------|--------
22 |职工 | |
---------------------------------------

续表
---------------------------------------
| 收 入
序 号 |---------------------------------
| 科 目 名 称 | 金 额 | 备 注
-----|----------------|-------|--------
| 支 出
-----|---------------------------------
23 |支出合计 | |
-----|----------------|-------|--------
24 |(一)鉴证费支出 | |
-----|----------------|-------|--------
25 |(1)仲裁办案费 | |
-----|----------------|-------|--------
26 |(2)文书表册印制费 | |
-----|----------------|-------|--------
27 |(3)专业设备购置费 | |
-----|----------------|-------|--------
28 |(4)资料、宣传教育费 | |
-----|----------------|-------|--------
29 |(二)仲裁费支出 | |
-----|----------------|-------|--------
30 |(1)仲裁办案费 | |
-----|----------------|-------|--------
31 |(2)文书表册印制费 | |
-----|----------------|-------|--------
32 |(3)专业设备购置费 | |
-----|----------------|-------|--------
33 |(4)资料、宣传教育费 | |
-----|----------------|-------|--------
34 |(三)上交鉴证费 | |
---------------------------------------

---------------------------------------
| 收 入
序 号 |---------------------------------
| 科 目 名 称 | 金 额 | 备 注
-----|----------------|-------|--------
35 |年末结余 | |
-----|----------------|-------|--------
36 |(一)鉴证费 | |
-----|----------------|-------|--------
37 |(1)企业单位 | |
-----|----------------|-------|--------
38 |(2)事业单位 | |
-----|----------------|-------|--------
39 |(3)国家机关 | |
-----|----------------|-------|--------
40 |(4)人民团体 | |
-----|----------------|-------|--------
41 |(二)仲裁费 | |
-----|----------------|-------|--------
42 |(1)受理费 | |
-----|----------------|-------|--------
43 |(2)处理费 | |
---------------------------------------
单位负责人签字: 处(科)负责人签字: 填表人签字: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1989年7月5日